本报记者/黄晓光
发表于2021年8月23日《中国新闻周刊》第1009期
赛前热身时,吕小军尝试举起160公斤。他转向余杰教练说道:“今天的杠铃瘦了。”于杰一听,好笑:“你小子今天一定会表现得很出色。”
这是7月3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81公斤级举重决赛的场景。 与许多运动项目类似,举重也讲究手感——这是运动员在握杠铃时对杠铃粗细的感知。 “有时候感觉很薄,说明可以握得很牢。有时候感觉很厚,手有点肿,说明状态不好。”吕小军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告诉教练这个厚度是他给的。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教练在每次举重结束时增加重量时会“感到自信”。
吕小军.图片/IC
37岁的吕小军被誉为举重界的“不老传奇”。他成为奥运会历史上夺得冠军年龄最大的举重运动员。与他在国内受到的忽视相比,他在国外却备受追捧。在海外忠实粉丝眼中,他的举重是“艺术”,他的身体是“奇迹”,他整个人是“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艺术家用画笔和刀所梦想的完美”。东京奥运会夺冠后,现场裁判围住他索要签名。此事一度在国内引起热议。
事实上,不仅是吕小军,拥有多个级别世界纪录、“将力量与技术结合到极致”的中国举重队多年来一直红遍海外。
又一支“梦之队”
“我正在尽力!”这是东京奥运会最后一场举重比赛。出现在决赛中的中国87公斤以上级运动员李雯雯怒吼一声,稳稳地将180公斤级的杠铃举过头顶。她打破了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奥运纪录;她的总成绩为320公斤,比亚军坎贝尔高出37公斤。
8名运动员参加了8个个人项目,获得7枚金牌和1枚银牌,创造了中国历届奥运会举重的最佳纪录。男子举重61公斤级李发彬、67公斤级陈立军、73公斤级石智勇、81公斤级吕小军四位选手夺得4枚金牌,均打破了奥运会单项或总成绩纪录。分数;他们还没有相应级别的总成绩世界纪录也是由他们创造的。女子举重49公斤级侯智慧、55公斤级廖秋云、87公斤级王周雨、87公斤以上级李雯雯四位选手获得3枚金牌、1枚银牌。其中,侯志辉、廖秋云、李雯雯也是相应级别总成绩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
“如果想在世界舞台上夺冠,90%的精力都要用来对付中国队。”国外的举重纪录片提到过。中国举重队被誉为“梦之队”,一直是奥运会金牌得主。成都体育学院教授杨世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1984年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举重共获得38枚金牌,在中国所有运动项目中金牌数位居第二,仅次于潜水。此外,中国举重已获得500多个世界冠军,数千次打破世界纪录。
侯志辉.图片/IC
与往届奥运会相比,本届奥运会规定每个国家和地区协会只能派出4名男运动员和4名女运动员,比以往的6男4女配置减少了2名男运动员;同时,新规定要求每个级别、每个国家只能派出一名代表参加。这意味着中国举重队的金牌积分较少,失去了往常在个人项目上的双保险优势。
“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举重队经历了很多波折,最特别的是国际举联调整了级别。”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金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由于国际举重联合会腐败、兴奋剂等问题,全球举重运动遭受重大打击。国际奥委会缩小了奥运会参赛规模,大幅度改变了赛事级别,这对运动员造成了很大影响。
王周瑜原本是女子76公斤级举重组的选手,她的主要对手是朝鲜选手林正新。几乎每场比赛都是两人之间的较量,存在着不确定性。 2019年2月,在一场比赛失利后,王国欣教练建议她升级到87公斤级。 “87公斤级是新定的级别,目前还没有对手,而且增重过程中可以随时补充营养。掂量体重后,教练认为87更适合我。”王周瑜回忆道。
一开始她特别抗拒。作为一个女孩,她很在意体重增加10公斤所带来的体型变化。更重要的是,她担心体重增加后,对技术动作不敏感。经过多次交谈,她逐渐放下了顾虑,吃了一些高蛋白的食物,体重也增加了。 5个月后,她的体重开始稳定在86公斤左右。 “升级到另一个级别后,我的成绩比以前稳定了很多。我现在是教练可以更加放心的那种运动员。”王周瑜表示,在76公斤级,她的训练水平是275公斤,现在可以达到297公斤。
过去,中国举重队在奥运会上通常获得5枚左右的金牌。此次,虽然金牌点数有所减少,但中国举重队获得了7金1银,这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在东京比赛的中国队有70、80人,除了球员和教练外,另外50、60人是保障团队。每个参赛运动员后面基本上都有4名左右的安保人员,包括教练、助理、对此,周金强说,“与其他国家相比,每个球员只分配一名教练,我们整个团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一项结合顶级力量和技巧的运动”
举重运动员将自身体重的两倍或两倍以上举过头顶,是世人眼中无可争议的大力士。 “我是一名竞技运动员,比如平时我能举起200公斤,比赛时我能举起207公斤。当兴奋和获胜的欲望被唤起后,200公斤对我来说很轻。”吕小军说道。
李雯雯,最高级别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在她的教练张国政眼中是“世界上最重的女人”。 2019年,年仅19岁的李雯雯入选中国举重国家队。此后,她连续三年获得世界冠军,两次打破世界纪录,在个人层面展现了绝对的统治力。
李雯雯。图片/IC
李雯雯习惯了每次举重时都会大声喊叫。由于她语速太快,不少网友在她比赛的视频下提问:“李雯雯喊的‘密码’是什么?” “其实她是在提醒自己动作要领,特别是一些平时容易犯的错误。”中国举重队女队主教练张国政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她经常喊‘靠近身体’,意思是杠铃必须靠近身体重心。还有一个俗话说“高举高带”,意思是杠铃必须到位后才能释放。
很多人认为举重是一项纯粹依靠蛮力的残酷运动,但事实并非如此。举重需要调动身体的协调性、爆发力、肌肉控制能力;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简单而无聊的抓、举、握的动作,但实际上它就像跳水和体操一样具有技术性。
“我这辈子都在练球,一直练到退役的那一天,还没练过。”张国政解释说,举重看似简单,就是抓举和挺举。事实上,相关技术要领很难掌握。 “普通人只能发挥30%的爆发力,但运动员必须达到80%甚至90%以上。”张国政表示,举重时,需要利用运动神经来正确控制肌肉力量。当杠铃移动到身体的不同位置时,不同的肌肉块可能参与发力,或者保持静止。到了一定程度,他们必须共同发力,才能爆发出最大的威力。
举重除了要求力量和爆发力外,还要求精准和控制。 “杠铃这么重,支撑面又很窄,如果忽视一个动作,杠铃的重心就会发生转移。”女举重运动员王周瑜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到,抓举包括举铃、拉膝、发力、抬肘等动作。 、深蹲支撑等方面,其中发力是最关键的环节。 “发力的时机和强度都会影响结果,如果发力不够,杠铃就会向前摔倒,如果发力太多,杠铃就会向后摔倒,失败。”
有网友将吕小军长达近10秒的抓举拉长为3分钟的慢镜头。 “仔细看他的慢动作,杠铃的运动轨迹是最省力的路线!”网友感叹举重是“一项力量与技巧相结合的运动”。
同时,举重比赛也是一项“前场运动员比勇气,后场教练比智慧”的运动。比赛过程中,教练员在称重台上来回跑动修改重量。这样的战术比赛过程,让举重比赛充满了戏剧性。
根据赛制,每位运动员在抓举和挺举比赛中有3次试举机会,将每个项目的最好成绩相加计算总成绩;两名运动员之间有1分钟的间歇,前30秒内有两次体重调整。很有可能,体重较轻的人会先出去。 “当对手很多、水平相等的时候,我们应该开多少?对手会如何增加重量?我们应该增加多少?如果对手改变重量,我们怎么改变?教练需要快速做出一个决定。”判断并与运动员达成协议。”周金强解释道。
本届奥运会,中国队在战术指挥等方面都在追求更加精准和有效。周金强认为,借助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准确地计算出这个周期。 “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抓举和挺举之间的关系,开局和配重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预测对手会打出的成绩。 ,以及我们如何应对。”
7月25日晚,在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7公斤级决赛中,中国选手陈立军在抓举中第一个145公斤举重成功,但接连错过了接下来的两次举重,以至于在抓举后摔倒。落后他的哥伦比亚对手莫斯克拉6公斤。
首次挺举中,陈立军和莫斯克拉双双成功举起175公斤。 “考虑到莫斯克拉的挺举纪录是180公斤,陈立军至少需要186公斤以上才能追平总重量。但一旦定下186公斤,莫斯克拉的教练组可能会直接定为181公斤。这样一来,他以总重量1公斤的优势超越了陈立军,这会给原本落后的陈立军带来巨大的压力。”北京语言.大学田径队主教练张泽凯撰文分析,教练陈立军的战术关键是用战术给对手施压:“要设定超过莫斯克拉最好纪录180公斤的体重,才能保证莫斯克拉先比赛,同时无法确定重量。太高了,导致莫斯克拉接下来的成功超出了陈立军的极限。为此,陈丽君的第二个体重定为185公斤。
莫斯克拉在第二次尝试举起180公斤失败,但在第三次尝试举起180公斤成功,将与陈立军的总成绩差距拉大到11公斤。他和教练组很早就开始庆祝。压力又回到陈立军身上。根据举重比赛规则,他的体重必须在12公斤到187公斤之间才能获胜。 “如果你还尝试举重185公斤,总成绩还落后1公斤,你只能获得银牌;如果你尝试举重186公斤,总成绩打平,你还需要挑战”第三次举重187公斤。”张泽楷说道。
教练选择了险胜战术,直接将第二次试举的重量定为187公斤。这个重量代表了目前人类举重67公斤级的极限。陈立军怒吼一声,举起了杠铃。 187公斤的杠铃在胸前停顿片刻后,他突然发力,成功将杠铃举过头顶。
挺举成绩187公斤、总成绩332公斤均刷新奥运纪录。陈立军创下个人职业生涯最好成绩。他把沉重的杠铃扔到地上,拥抱了冲上台的教练。
如何才能真正走出圈子?
获得奥运金牌不仅意味着最高荣誉,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和更好的职业前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运动员的命运。不过,举重专家杨世勇强调,“并不是所有运动员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许多其他运动项目一样,举重运动员要想出人头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突破升级”过程。
杨世勇介绍,我国举重运动实行以国家队为龙头、省市专业运动队为骨干、业余体校为基础和后备军的三级训练体系。运动员由国家培养,各级选拔,并接受长期训练。科学、系统的培训。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0多个举重训练基地,有1万多名运动员从事专业训练和业余体校训练。举重运动员通常在10岁左右开始训练。培养一名奥运会举重冠军大约需要8年时间,培养一名奥运会举重冠军则需要10年以上。
李发彬.图/中国人体
“年轻的时候,我努力练习基本功,等待青春期体力增长,然后从区队、市队到省队。很多队友中途掉队了。只有进入省队才有资格参加全国比赛,并且进一步聚集其中的顶尖选手组建队伍。国家队。”退役举重运动员罗韧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吕小军1998年开始举重,2005年进入国家队,2009年世锦赛首次获得世界冠军,此后几乎垄断了该级别的金牌和世界纪录。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目前的计划是先完成下一届全运会,下一届奥运会也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你明年在世锦赛上看到我,请不要感到惊讶,我可能还在巴黎。”
出生于农村家庭的吕小军,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早年放弃了举重,做过一段时间的货运员。如今,以他为代表的中国举重运动员正在海外走红。东京夺冠当天,吕小军个人品牌LUXIAOJUN天猫店也进入公众视野。 2017年,吕小军开始授权经营者开设网店,将竞技训练与日益流行的健身习惯结合起来。有评论认为,吕小军展现了运动员商业化的可能性:通过训练视频、在比赛中夺冠,让体育运动走进大众视野进行健身。然后利用电商平台提供的创业环境,打造专属的新运动品牌。
公众号“华宇体育”写道:“一举成名,经历了运动人生的高光时刻后,他们还需要重新寻找人生的出路。正如高考是一座独木桥运动员退役后的人生道路也是窄窄的。”退役后,在江苏省运动会上获得冠军的罗韧在家乡常州找到了一份健身教练的工作,直到去年疫情来袭,所有健身房都关门了。每月1000元的底薪和沉重的房贷压力,他一一给当地健身房打电话:“需要举重教练吗?”当电话打到“NewBe New Fitness”的经理F哥的时候,两人一拍即合,一起开始了重量训练营。
“开始举重确实很难,需要专业教练的指导,每周训练两到三次,而且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上手。刚开始接触举重时,我也经历过很多坑。” ,然后我进入了机构举重并跟随退役运动员,他只是通过学习逐渐取得进步。” 36岁的F哥已经训练了一年半,现在69公斤已经接近国家三级。
“每次突破自己的时候,把杠铃举过头顶然后摔下来的感觉非常轻松。” F哥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普通举重爱好者练习举重。为此,今年他、罗韧、伦敦奥运会亚军吴金彪等人开始备战“2021首届鲁小军杯全国举重大赛”。 “这是一场只针对业余爱好者的比赛,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目的是给普通爱好者一个交流和竞技的平台。” F哥说。
只有把整个举重健身市场做大,举重运动员离开赛场后才更有可能找到市场需求和认可的出路。同时,举重运动在民间的普及也能反作用于比赛,因此在职业圈子里,这一命题也备受关注。
“举重项目如果不被关心、支持和理解,参与度就会慢慢萎缩。”国家女子举重队主教练张国政提到,中国举重在争金夺银的同时,目前也面临着人才危机。 “以前参加全国比赛,高峰期有五六百人,比赛持续十多天;现在参赛人数一般在百人以上,比赛持续四天左右。”人才短缺的另一个表现是“某些级别已经成为一个运动员失败,整个级别都会失败”。
当中国举重队频频夺得奖牌的时候,外人往往对举重仍抱有负面印象:肥胖、长不高、压垮身体、没有未来。这导致愿意加入的人越来越少。陈立军10岁时,被家乡举重教练蒋一龙看中。当蒋一龙第一次动员他去体校训练时,陈立军的母亲并没有同意。 “她觉得练举重太难了,担心练了以后长不高,以后找老婆就难了。”陈丽君说,直到她渐渐长高,妈妈才放弃了这个疑问。
“为了发展举重项目,我们一直在规划未来。前段时间准备得这么紧张的时候,我们中心还组织了举重趣味比赛,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做出了很多努力。”不过,张国政表示,人才短缺。短期内情况不太可能改善。
“有一次我去希腊参加比赛,场馆里挤满了人,黄牛票卖到100欧元,连过道都挤满了人。”张国政表示,“我也期待未来在举重运动员的努力下,举重运动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并反哺到这次比赛中。”
(实习生黄静琳对本文也有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sc517.com/html/tiyuwenda/9084.html